人们已经从近年来的气候变化中感受极端天气的不利影响, 据国内外气象气候专家预言, 今后极端天气状况将呈现常态趋势。那么,这类极端天气对养鸡业和疾病防控产生的影响会有哪些呢? 我们该怎样面对呢? 这大概有四个方面:
1 、对硬件设施的直接影响
如多年未见的持续的强降雪将简易鸡舍的棚顶压塌, 导致鸡群受寒感冒继而发烧腹泻免疫力下降诱发病毒病等。又如,标准化密闭型鸡舍在炎热夏季的雷雨天,因雷击导致供电线路短路造成水帘和通风设备停运三小时, 致使鸡舍短时间内高温热死大批鸡等;再如,持续的高温、低温期的延续、雨水的淋打浸泡、地面冰冻与解冻的缩短和延长等对养禽场建筑、 保暖降温通风设备、 供水供电设施线路等造成的各项破损老化塌陷变形堵塞等。 以上这些因素都会使鸡群处在不稳定的饲养环境中,极易诱发各种疾病。
2、 对鸡舍小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如因外界环境的干燥与潮湿的程度、时间长短,昼夜温差的变化加剧,雨雪雾霾天气对舍内气体交换的干扰,风速、风向、大风疾风持续时间、舍内贼风等的缘故,还有排出的污浊气体在局部环境内的稀释净化,粪污杂物的蒸发、渗漏、飞扬、漂移、清理等都会对鸡舍小环境和周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无论简易鸡舍、半标准鸡舍、 标准化密闭型鸡舍的通风降温保暖除湿或增湿的操作时间、开启角度、关闭时机、空舍清扫、洗涤消毒等变得更加不易掌握。
3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病原微生物在环境改变的大背景下,会自动调整自身代谢, 形成在选择压力下的变异。 如在高、低温加剧或提前或延期,干、湿度强度增减或缩短或延期的变化中,病原的繁殖、蓄积、扩散、致病性、耐药性、宿主寄生谱等会发生渐进性改变, 因而使得饲养管理、免疫、饲料营养、用药、消毒等不能跟上这种变异, 发病会更难预防、诊断、治愈。
4、 对鸡群抗病力的影响
由于鸡舍外部大环境气象条件的改变,无论是标准、半标准、非标准的鸡舍,都会或多或少在舍内发生局部小环境的改变,这种改变有时是剧烈的,有时是逐渐加剧的,因为原有的生存环境已经不再稳定,鸡群会处在随时发生的应激状态中。 对于笼养网养的空间狭窄而缺乏运动的鸡群来说,环境的改变比散养、半牧养的家禽更敏感和脆弱。 这种脆弱就意味着鸡群患病的几率增加,此时,病原、机体抗病力、舍内环境掌控这三者之间的平衡不断被打乱又不断来重新适应, 鸡群的抗病力也有一个适应过程。
5、 应对措施
从去年夏季欧洲多国的持续高温,到今年初横扫北半球的极寒天气, 再到近年来我国南方的冻雨、大雪、北方的持续干旱或集中的暴雨灾害,可以说,极端天气的存在已经是客观现实。 在局部剧变和大范围渐变的连锁反应中,人们对其规律的认知、适应、掌握不会一次性完成,还有许多盲区有待认证, 人们为适应这种改变所做的努力可能是艰巨漫长而浩繁的, 对于养殖业来说,要认识现状,有所准备,提前预防。就现有建筑、设施、设备、辅助材料、人员等的准备, 要估计到极端恶劣天气可能的底限,应对措施以底限来设想,不要图省事省钱,事到临头才措手不及。 又如,要重新审定免疫程序, 鸡群应激状态的持续会使得免疫作用、条件、效价产生紊乱,要及时做出调整。 例如法氏囊、禽流感、新城疫等的首免日龄, 后续次数, 疫苗毒力的调整,还有免疫增强剂的应用时机、次数。
还有, 要观察总结鸡群发病频率、程度、时间,用药剂量、次数、疗效、疗程有多少是与气候环境改变有关的。 当极端恶劣天气不断时,要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及时对鸡群做出抗体监测和硬件管理的应急预案,为防病治病做好相应准备。极端天气对区域性降雨的影响也会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用水。例如,晋冀鲁豫地区的年平均降雨量是 550 毫米,据测算,这个降水量中, 渗到地下的水有 10%~15%,地表径流的水大概是 10%左右, 蒸发掉的大约有 80%。当然,一旦某一区域降雨过多或过少,过迟或过早,则空气湿度、病原滋生条件、舍内干湿度等都会产生改变。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和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污染 (包括畜牧养殖业过量用药及废弃物的二次污染),使得地下水污染严重且形成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漏斗; 雨水渗透不足以补充开采取水量。在许多地方,为了安全,人居饮用水要取自 300 米以下,而畜禽饮用水则在 60 米左右。 因此,不论降水多还是少, 养殖场鸡群饮用水大多不符合标准,最起码是大肠杆菌含量超标严重。
气候变迁是长期的过程, 它对人类生产生活以致生存的影响是系列组合的衔接, 同样它对饲养动物生存的影响和饲养动物适应它的机体变化也是环环相扣的,我们经历变迁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经验适应变迁的过程。在这里,人的责任心永远是第一位的。
管理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用药只是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