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仔猪腹泻特效药厂家整理
1、群牧饲养技术
1)四季放牧技术的特点
鸭群放牧一年四季都应当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基本要求是:“春鸭要晒;秋鸭要洗;夏要避热;冬要避风”。在春季,正是鸭产蛋旺季,必须加强放牧,遇梅雨季节也要抢晴天勤放。在春初,气温、水温一般比较低,因此,鸭群在水里逗留时间不能过长,要它们上岸晒晒太阳,理羽毛,以维持防水保温能力。在夏秋季,气温很高,鸭最怕热,因此它们要求多洗浴机会,以帮助身体散热。但要注意防止在晒热的地面尤其是石板路上赶鸭,以免鸭受热烫伤,影响产蛋和健康。为此,应采取早放牧、晚放牧,中午休息。在夜晚,如天气很闷热,要赶鸭子下水洗浴,夏秋季节暴风骤雨较多,鸭最怕雨淋,如不注意,被雨水淋湿全身,增加体热散发,易着凉生病;同时鸭因身湿,也需要理羽,就减少了寻食时间,对产蛋不利,所以在骤雨到来之前,要预先收回鸭群,若来不及应把鸭群赶到深水处避雨,千万不能把鸭群留在陆地无遮蔽地方,因地面热蒸汽大,容易使鸭生病。雨晴后,让鸭晾晒梳理羽毛,干身后才能赶回鸭舍。在冬季寒潮来临,适大风时,要选择背风地方放牧,赶鸭时最好逆风驱赶,因为逆风鸭身上羽毛不会被揭开,不易受湿受凉。
2)根据牧地情况掌握放牧技术
为了使放牧的鸭群吃饱,必须适当安排牧地。因此,在放牧前对放牧地点和路线,要心中有数。鸭在稻田放牧后,往往一身搞得很脏,要让它们洗浴,以保持羽毛清洁。如果大片稻田收割后,田上干燥,要在放牧一段时间后及时赶鸭下河饮水。鸭放牧在河里时,要注意水深、河宽和流速等情况,鸭不宜在水过深的地方放牧,因为水生动、植物多在底部,鸭不能潜水过深觅食,而且水太深则易因风起浪,鸭也不能安稳游牧。还要了解清楚放牧地点的使用农药的情况,以防农药中毒。
在鸭群放牧时,如牧地天然饲料丰富,应把鸭群集中慢慢寻食,若天然饲料少,质量较差的牧地,则把鸭群赶得分散些,让其快点往前寻觅。或把鸭群临时分成两群,分地段放牧,有集中与分散结合,如果在河滩放牧,则尽可能让鸭逆水牧游,这可使鸭易于找到活食和吃饱。
3)根据鸭群神态进行放牧
刚开始放牧的雏鸭,合群性较差,要注意防止走散,后备种鸭临近产蛋前,如在放牧时常嬉游休息、觅食不勤,则要“勤跟”、“勤赶”、“勤换地”,使鸭群养成勤于觅食的习惯,增加活动锻炼,防止过胖。
放牧时鸭群不宜过大,一般以500只(种鸭)左右为宜,育成鸭可达1500—2000只,一群鸭可由3人放牧,如沿河赶鸭,可以两人沿河岸前进,一人划艇在后,互成三角形使前面的鸭不能上岸,后面的鸭不会掉队。如在陆地赶鸭,牧鸭人员可用末端带有布条的竹竿,以利于驱赶,要使鸭群建立起听从驱赶呼唤的条件反射。驱赶鸭群不能过急,尤其是在上田下河时,对产蛋期母鸭驱赶过急时易引起漏蛋、产软壳蛋或卵黄落在腹腔,引起腹膜炎。
2、鸭群放牧饲养的管理技术
1)放牧鸭群的控制
指挥竿的使用法前进:鸭群在路途中前进时,竿应平靠于肘上,竿的小端(竿小端挂有一块布或一块瓢)向前或向后,则有阻止鸭群前进或转弯之意。
点数:在牧地需要清点鸭群数目时,则二人斜持竹竿对立于田埂上,相隔距离以两竿交叉相接为度,一人持竿在鸭后面徐徐驱赶,使鸭群呈单行从二人竹竿下通过,翻越田埂时,即可按三或三双为一组清点数目。
捕捉:在放牧时如要进行个别捕捉时,一般是利用鸭群走上田埂时,一人用竹竿尾端压住鸭的颈部,另一个即可捕捉。
鸭群的转移和驱赶:当鸭群需要从甲牧地转至乙牧地时,先要将鸭群在田中集中,然后从群中选10—20只作为带头鸭走在前面带路,第二竿控制70—80只,第三竿控制100—150只左右,只要头竿、二竿控制得好,鸭群就会很有秩序地带至预定的牧地。驱赶途中,人鸭应保持一定距离(10—15米)。
鸭群出围和入围的控制:鸭群放牧出围和收牧入围时均很拥挤,常常发生踩压现象,故在入围门时需有一人持竿,立于围门侧以竿端控制鸭群出入的数量。
2)抓好浮游、采食和休息三个环节
鸭群放牧生活有一定的规律性,即浮游、采食和休息三个环节有节奏地交替进行。据观察,鸭群在清晨放牧的第一小时内主要是浮游交配,一般每天三次采食,三次休息。
根据鸭群的这一生活规律,应让鸭群在较差的稻田中浮游、休息,在鸭群采食高潮出现的时候,才把鸭群放到较好的牧地采食,当鸭群休息之后精力充沛,又处于饥饿状态,勤于觅食各种天然饲料,能使鸭群在较短的时间内吃饱,并充分利用牧地,鸭群吃饱后又转入休息,有利于饲料的消化吸收。这样可使鸭群生活中的三个环节有节奏地进行,有利于鸭群产蛋潜力的发挥。
如果不根据鸭群的生活规律,不控制鸭群采食和休息时间,全日让鸭群东奔西跑,则会造成鸭群终日处于半饥饿状态,没有得到休息,耗费体力,又不能充分利用牧地,结果使鸭群膘情下降,产蛋率降低。
更多养殖文章尽在:http://www.shttgk.com/showinfo.asp?id=744&ClassCode=0001000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