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鸭浆腹炎特效药厂家整理
雏鸭的养育是养鸭生产中重要的环节,因为它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种鸭的生产力、鸭群的更新和生产计划的完成。因此,必须重视雏鸭阶段的培养。
1、雏鸭的选择
雏鸭品质好坏是雏鸭养育成败的先决条件。无论是蛋鸭还是肉鸭,体重应符合品种要求,一般蛋鸭初生重为40—42克。健康的雏鸭活泼好动,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叫声宏亮,腹圆脐平,胫蹼油润,大小均匀,毛色一致。凡是头歪、瞎眼、脚拐、喙部畸形、大肚皮和脐部收缩不好的雏鸭都应该剔除。同时还要根据饲养目的选购不同品种的雏鸭,例如,饲养商品蛋鸭,只需选择高产的母雏鸭,严防混入公雏鸭;若要饲养蛋用种鸭,应按公母比例选购公母鸭。
2、科学饲养
适时“开水”、“开食”:雏鸭出壳后第一次饮水和吃食称为“开水”和“开食”。由于雏鸭对脱水极为敏感,所以,养育雏鸭要采取“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具体饲养方法如下。
“开水”:传统式做法是,雏鸭出壳毛干后即分装(50—60只/篓)在竹篓(直径70—80厘米,高25—35厘米)里,而后慢慢将篓浸入水中,以浸没鸭爪为宜,让雏鸭在浅水(水温约15℃)中站5—10分钟,雏鸭受水刺激,将会活跃起来,边饮水边活动,这样可促进新陈代谢和胎粪的排出。集约化养鸭场给雏鸭“开水”多采用饮水器或浅水盆,喂给0.02%抗生素水或多维素水,可防肠道疾病并补充维生素。第一次喂水,分群分栏进行调教,做到饮水器内不断水,不远离育雏器和鸭群。
“开食”,雏鸭开食多用夹生米饭或小米等加拌10%的葡萄糖水或糖水饲喂,可补充能量促进消化,米饭要求疏松分散,以防止雏鸭采食时粘口粘毛,影响食欲。一般鸭场多用“鸭花料”,或全价混合粉料开食,饲喂时可在地上放两块塑料薄膜,一块均匀撒放饲料,另一块四周垫高,中间放1—2厘米深的水,先引雏鸭嬉水后再喂料,可防止料饭被弄脏。
雏鸭对营养水平一般要求高蛋白(20%),高能量(10—13兆焦/公斤),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混合的全价料,雏鸭开食后,可根据当地动物性蛋白的来源及时为雏鸭补充螺蛳、鱼虾等腥荤料,据测定,10公斤鲜螺蛳或2公斤鲜小鱼虾,相当于0.5公斤优质鱼粉,同时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2—3日龄后即可逐渐增加动物蛋白和青绿饲料的比例,动物性饲料由5%增加到20%,青绿饲料可由20%增加到40%,饲喂时可按一定比例和米饭混合均匀,散在竹匾上或塑料薄膜上,让雏鸭自动采食。刚出壳每天饲喂5—6次,而后随日龄增长,每天饲喂次数可逐渐减少至3—4次。
3、做好保温工作
刚出壳的雏鸭体温调节机能较弱,其抗寒防热的能力较差,气候变化很容易引起雏鸭疾病和死亡。雏鸭对温度的要求:第一周龄内约32—30℃,第二、三、四周龄低2℃。保温时间长短,因季节、品种和雏鸭强弱而异,一般保温时间大致3—4周,蛋鸭对温度要求比肉鸭低2℃左右,保温时间也稍短些。
温度只是一种参考依据,给温正确与否应根据雏鸭的动态、听声和吃食状况来判断。当温度过低时,雏鸭聚集在一起,互相拥护、堆集、不吃食;温度过高,雏鸭喘气,饮水量增加;如果温度正常,适合雏鸭的需要,雏鸭均匀撒开,吃食正常,活泼可爱,休息安静。育雏温度要掌握平稳,否则易受凉感冒,导致疾病的发展,到3—4周时,要适时脱温,而后过度到完全放牧锻炼。
4、分群管理
刚出壳雏鸭因受种蛋品质和孵化技术的影响,就有大小强弱不同表现,根据雏鸭大小分篓或分笼饲养,雏鸭饲养根据生长发育与采食量进行再次分群,对空嗉鸭和半饱鸭应另放一群,单独饲养管理,增加蛋白质和热能高的饲料,以便尽早赶上大群饲养。每群饲养只数随日龄增长而增加,每群雏鸭以300只为宜,以方便放牧管理。
5、防止打堆
雏鸭有堆集习性,刚出壳时常堆挤而眠,对体弱的雏鸭往往被压伤或压死,或因堆挤受热造成雏鸭“出汗”受凉感冒或感染其它疫病造成死亡。为防止雏鸭堆集,每隔2小时驱赶一次,放水后应有充分理毛时间,以保持舍内干燥,可减少雏鸭的打堆。
6、雏鸭放水
根据鸭喜欢水的习性,不论采取舍饲育雏还是野营育雏,都应从小及时下水训练。一般10日龄后就可训练雏鸭下水活动。但雏鸭全身的绒毛容易被水浸湿下沉,体弱者还会被溺水,只能到沟渠河池的边沿浅水处活动,并要有专人守望,加以调教,嬉水片刻要及时上岸休息。10日龄以后适当延长下水活动时间,到1个月龄可以逐渐过渡到任其在水中自由活动,集约化饲养蛋、肉鸭多以舍饲圈养为主,或在近处水池边下水训练或放养。
更多养殖文章尽在:http://www.shttgk.com/showinfo.asp?id=742&ClassCode=000100040001